“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是大家平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指的是用左右眼的神经运动来预示凶吉,但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从医学角度讲,多数眼皮跳动只是良性的肌肉颤动,不必担心,一旦出现持续性跳动,有可能是病变的前兆。
眼皮跳有可能是“神经疾病”
引起眼皮跳动的原因,包含过度劳累、紧张、眼睛本身的疾病或用眼不当、外伤及颅内病变等,这些因素可以刺激运动神经,导致肌肉收缩,从而引起肌肉跳动。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6A病区主任杨忠旭教授:眼皮跳动在医学上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称为眼睑震颤,是神经或眼部周围肌肉受到影响而突然产生的。生理性眼皮跳一般比较轻微,如果是劳累过度,休息后就会好转。病理性眼皮跳的原因则比较复杂,很难自愈,发展趋势是进行性加重。
杨忠旭教授提醒广大民众,眼皮跳或嘴角抽搐都可能属于面神经的疾患,临床通常诊断为面肌痉挛 (Facial Spasm,FS)。
面肌痉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缓慢进展的周围神经疾病,发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主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的抽搐为特点。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于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导致神经脱髓鞘引起的面部抽动。继发性面肌痉挛是由于颅内的肿瘤,炎症,粘连等因素使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肌抽动。
面肌痉挛究竟该怎么治
根据《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目前针对面肌痉挛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及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6A病区主任杨忠旭教授:大部分的面肌痉挛患者是由于血管交叉压迫,如小脑前下动脉、椎神经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压迫、动静脉畸形等压迫面神经,从而使面神经传导异常,导致其所支配的肌肉发生阵发性的痉挛。所以在发病前期,采用药物、针灸治疗虽有效果,但往往容易复发。
要想规范治疗面肌痉挛疾病,须针对病因直击病灶,以达到根源性治疗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为“微血管减压术”,也就是将所压迫的面神经血管分离,并解除其压迫的一种手术方式。只需在耳后做一个三到四公分的小切口,将血管和神经进行分离,不让责任血管压到神经。
微血管减压术是医学界普遍公认的面肌痉挛治疗技术,是一种目前已知可完全保留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
微血管解压术 为神经“松绑”
患者刘阿姨,58岁,从一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周不自主抽搐,后出现嘴角不自主抽搐。清醒状态下、情绪激动时易发作,睡眠时消失,发作时间持续约2-3分钟,中间有缓解期。
在当地医院确诊为面肌痉挛,给予甲钴胺、肉毒素及卡马西平治疗,初期有一定效果,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效果逐渐不佳,病情逐渐加重,持续发作,间隔时间明显缩短,并且抽搐时眼裂缩小,左侧嘴角歪斜。这让刘阿姨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平时连门都不敢出。
为进一步治疗,刘阿姨在家人陪伴下慕名求医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入院后,杨忠旭教授团队认真评估了刘阿姨面肌痉挛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并完善了核磁颅神经检查。面神经MRTA+增强显示:左侧面神经与周围小血管关系密切。
杨忠旭教授认为,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发作,已影响日常生活,手术指征明确,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在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风险,并取得家属同意后,杨忠旭团队为患者开展了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
▲患者左侧面神经与周围小血管关系密切
术中,在显微镜下见基底动脉走形迂曲并骑跨左侧面神经。在电生理监测“保驾护航”下,杨忠旭教授用特制的器械分离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然后放入特制的垫棉将血管与神经隔离开来,解除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整个手术过程出血少,时程短,术后刘阿姨面部肌肉再也没有抽搐,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杨忠旭教授正在为患者手术
杨忠旭教授提醒,面肌痉挛患病初期,一些患者身体没有大的不适,往往不被重视,致使病情延误。也有患者工作繁忙、惧怕手术等原因,将治病一拖再拖,导致病情加重,整侧面部开始抽动,面部肌肉出现变形、萎缩等。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以避免留下不必要的后遗症和心理创伤。
上一篇:注意!不自主的眼皮跳动、嘴角抽搐、挤眉弄眼等症状渐进性加重,担心面肌痉挛 下一篇:“没脸见人”——微血管解压术解除面肌痉挛困扰!高血糖会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一项对102项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