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动作迟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NMS)。长期以来,运动症状一直是帕金森病的研究重点,但随着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长期观察研究发现,伴发有疼痛的非运动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帕金森的“痛”有点复杂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刘伟钦主任在帕金森病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他接触过的帕金森病患者来看,明确表达过患侧肢体有疼痛感的并不在少数,特别是有肢体僵硬症状的患者疼痛比较明显。
国家神经病学专业性学术刊物《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发表的题为《帕金森病疼痛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作者:林晓光,刘卫国,林兴建)文章:对10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疼痛状况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64例伴有疼痛,疼痛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与其他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相互关系。
刘伟钦主任表示,帕金森病患者的疼痛比较复杂,通常难以准确定位,多与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另外,疼痛也可能是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现有文献报道包括腰背痛、冻结肩、脚踝痉挛痛关节痛、口部烧灼痛、腹痛等。其中普遍提及的有5类:
1.肌肉骨骼性疼痛:主要包括肌肉痉挛性疼痛和关节痛。
2.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肌张力相关性疼痛表现为肌肉强直性疼痛,同时伴有局部姿势的异常,可发生于踝部、面部、颈部、腹部和背部,活动后缓解。
3.神经根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表现为放射性尖锐性疼痛,常会出现手指和足趾的麻木和刺痛,通常局限于某一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
4.中枢性疼痛:中枢性疼痛表现呈多样性,包括持续性钝痛、麻刺样痛、烧灼样痛或束带紧箍感等等。程度上多为中至重度,甚至难以忍受,且可能随情绪波动出现疼痛的起伏。
5.静坐不能性疼痛:表现为无法控制的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常在夜间发作。
研究表明:手术治疗可改善疼痛症状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临床上需要并且有意愿进行镇痛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以中晚期帕金森病居多。该类患者一般用药多年,有既成治疗方案,以复方左旋多巴为主要治疗药物,辅助使用其他药物且用药剂量较大,往往伴发有运动并发症及多种非运动症状。故而治疗上需与患者现有的治疗方案相协调,并兼顾患者其他症状。
刘伟钦主任表示,对于帕金森病疼痛症状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在患者原有用药方案的基础上调整用药。如,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对于因抗帕金森病药物引发的疼痛采取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或改用长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控释左旋多巴。
如若药物调整治疗方案效果仍然不佳,或表现为难以定位的中枢性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国外学者 Baron 等此前对 12 例行脑深部核团立体定向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的跟踪研究显示,其中有10 例患者的UPDRS(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评分在术后明显降低,疼痛及不适感明显改善。
今年7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了一位以左侧肢体震颤僵直,以及疼痛症状为主诉的帕金森病患者。患者胡女士(化名)今年69岁,8年前左侧下肢不自主抖动伴明显酸痛感,此后左上肢也出现抖动僵硬,就医诊断为帕金森病。此后,患者长期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
▲ 刘伟钦主任为患者手术
近期,患者症状迅速加重,服药后两小时即出现肢体僵硬,行走困难。同时,因左侧肢体及腰部酸胀疼痛加剧,严重影响睡眠。患者慕名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后,刘伟钦主任团队为患者开展了严谨的检查评估,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患者和家属签字同意后,刘伟钦主任为患者进行了脑深部核团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经术后恢复,胡女士左侧肢体震颤基本消失,僵硬症状和酸胀痛明显改善,经过近两周的住院观察后,现已顺利出院。
▲ 刘伟钦主任查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刘伟钦主任提醒,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一些病史较长的 “帕友” 往往默默耐受着疾病带来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加速疾病进展。“帕金森病的疼痛虽然有多种类型,但通过调整药物及手术治疗是有机会改善的。因此还是要及时就诊,向帕金森病专科医生寻求帮助,积极配合治疗。” 刘伟钦主任如此表示。
上一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举办2020年护理实习生岗前培训 下一篇:8.19 医师节 | 弘扬抗疫精神 护佑人民健康不断探索,砥砺前行,致力全民脑健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