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两只胳膊伸一下,双脚抬起来。”刚做完手术的毛大哥手脚伸放自如,多年的帕金森症状有了明显改善。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刘伟钦主任为毛大哥成功进行了DBS(俗称脑起搏器)手术,即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现在感觉挺好,等开机以后会更好,就可以自己打理了自己,不要再让家人操心了。”术后的毛大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术后的毛大哥症状有了明显改善,行走自如
受尽折磨11年 DBS手术带来曙光
47岁的毛大哥,平时在家务农,闲暇之余去工地打工,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但是2007年秋季的一天突然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活动僵硬,他和家人以为是平时干重活累的,就并未在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10年,这种症状不仅没有好转还加重了,其左侧肢体也不自主抖动,左上肢有静止性震颤,伴左侧肢体僵硬,翻身困难,这下他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医院对毛大哥进行药物治疗,初期吃药取得一定效果,但2015年初开始其左侧肢体不自主抖动逐渐加重,药物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只有2-3小时。这让他行动缓慢,转身费劲,走路只能一瘸一拐地往前挪,连生活自理也成问题。家里农活干不了,更别提打工了,家里重担全都落在了妻子身上,家中经济也是一落千丈,靠低保为生。
11年,4000余个日日夜夜,毛大哥饱受帕金森折磨,还要靠家人照顾。眼看孩子要上学,妻子要承担繁重的农活和家务,自己还成了个“累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朋友的偶然到访为他带来了希望,原来他的这位朋友的父亲也患帕金森多年,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经过DBS手术后,情况不错,现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毛大哥仿佛看见一丝曙光,和爱人满心希望地来到蓝十字脑科医院。
立体定向精准定位 助力手术成功
来到医院后,刘伟钦主任和医生团队立即为毛大哥诊断病情,完善检查,并进行手术评估。经过详细的检查诊断和评估,刘伟钦主任认为毛大哥帕金森病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毛大哥和爱人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接受DBS手术治疗。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刘伟钦主任为毛大哥实施了“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 DBS)”手术。
▲刘伟钦主任在为患者手术
准备就绪后,医生利用磁共振(MR)结合立体定向设备为患者进行影像扫描,再利用手术计划系统进行数据计算,规划手术路径,确定手术的三维立体精准坐标。“电极的直径只有1毫米左右,对手术定位精准度要求非常高,哪怕一点误差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将手术坐标与患者头部定位支架核对确定后,刘伟钦主任及其团队在患者头部切开了一道切口,并在颅骨打孔,固定好电极基环,最后将电极缓缓植入大脑内丘脑底核处。
电极到达预定位置后,刘伟钦主任对患者进行感觉和运动测试,以直观地评估电极工作情况。患者说话清晰,视力视觉无影响,四肢活动自如,手脚抖动消失,手术效果令人满意,然后对电极位置进行固定。随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将导线经过耳后皮下隧道与置于锁骨下皮下的电池连接固定。术后行CT扫描,将CT扫描数据导入手术计划系统融合、计算,电极与预设手术路径完全吻合,位置准确无误,手术无出血,手术顺利完成。
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又称为脑起搏器植入术。刘伟钦主任表示其原理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高频电刺激到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电刺激信号会干扰异常神经电活动,将运动控制环路或紊乱的神经递质恢复到相对正常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减轻患者运动障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因其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逆、可调控性,成为目前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的主要选择。目前,全球已超过10万人接受了DBS手术治疗。
▲患者植入脑起搏器后的影像图
中晚期帕金森患者 应考虑DBS手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也叫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手抖、震颤、肌强直(肌张力增高)、运动障碍、讲话缓慢、音量低、面容僵硬呆板等,发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中国目前有200多万名帕金森患者。疾病早期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对于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来说,药物疗效明显下降,还可能出现副作用,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异动症等,此时DBS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此外DBS也适用于梅杰氏综合症、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包括痉挛性斜颈)、舞蹈症等治疗。
刘伟钦主任提醒,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只要符合手术指征,尽早进行DBS手术,手术效果越好,受益年限也越长。建议服药3至5年以上出现疗效减退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到专业医院评估下是否可进行手术。如果等到帕金森晚期,症状很重时,此时已经错过了较佳手术时机,即使做了手术,也可能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建议不要过度推迟手术。
科普:帕金森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近年来,像毛大哥这样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越来越多,帕金森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刘伟钦主任表示,熬夜、情绪不稳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高营养是帕金森病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的原因。根据这两年接诊的情况看,现在两类极端的人群发病率很高,一类就是脑力劳动者,他们思虑过度,生活压力大,发病率很高。另一类是生活水平比较低、平时过度劳累的体力劳动者,他们容易出现早衰,再加上医学科普知识匮乏,有可能患上帕金森病。刘伟钦主任强调,“及早发现,有效预防,系统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尤为重要。”
此文章仅作为临床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使用!
上一篇:一夜之间眼睛睁不开了 竟是颅内“炸弹”引爆前兆! 下一篇:头晕脸麻常感脑中“蚂蚁在爬” 大脑可能出大事了!不断探索,砥砺前行,致力全民脑健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