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7:00,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7A病区的各个病房,她就是张静波主任。张静波主任不仅医技精湛,更是一个严谨认真的医生,她比规定上班时间提前一个多小时到院,早起查房,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到病房的。
“今天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按时吃药?”“哪里还感觉不舒服?”“头晕有没有好一些?”……这些看似普通的问候,却是张静波主任对患者最深切的关心和挂念,让患者心里暖暖的。
▲ 张静波主任仔细地为患者查体
“医生不仅要医术水平好,还要对患者有一颗仁爱之心,严谨认真不仅是医生的责任,更是对患者的义务”,张静波主任讲到。“之所以要在其他医生没来之前把患者都看一遍,是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防微杜渐,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直到“真凶”现行
张静波主任表示,由于病种的复杂多样,以及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这就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诊时,不能放过病症的任何一个蛛丝马迹,倘若发现患者出现任何与病症不符的症状,要及时进行排查和分析,直到找出病因,才能真正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她指出,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严谨认真的查体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而仪器检查能为最后的诊断提供依据,两种检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精湛的医技,获得患者好评
之前,张静波主任接诊了一位肿瘤康复的患者,入院前她在当地医院进行了PET检查,只发现脊骨T12水平转移病灶,并进行了治疗。但严谨认真的张主任在给患者查体时发现,她目前出现的体征与之前的肿瘤位置不符,建议其进行颈部增强扫描,影像提示:患者颈2椎管内结节灶,病灶很小,PET也未能发现。之后邀请放疗科主任王晓东进行会诊,根据患者病症、检查及影像结果,患者病情非常严重,幸亏发现及时,否则,患者很可能出现瘫痪。“这次来医院主要是康复的,真没想到张主任通过我的一个体征,就能发现新疾病,有她在,我很安心”,患者如是讲道。
▲ 患者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还有这样一位患者:她反复头痛、头晕,并伴有呕吐,左侧肢体有麻木无力感,夜间病症重,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转展多家医院,都没有起色。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张主任发现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问题,头部也没有明显血管狭窄和梗塞等情况,这就无法解释患者头痛的症状。但在与患者交谈时,发现患者情绪低落,人很消极,并多次出现过轻生的念头,根据多年从医经验,张主任判断患者得抑郁症的可能性很大,之后对患者进行了相关心理量表测评,结合其病史及相关检查,患者最终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对其进行了抗抑郁的药物治疗,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明显改善,整个人也开朗多了。
张主任表示,头晕、头痛本身是躯体不适的一个症状,但一些心理疾病同样可以躯体疾病的形式出现,对于抑郁焦虑的患者,往往都是因为躯体的症状而就诊的。很多病症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一定要找到疾病诊断的关键点,明确病因,这样治疗才会有效。
一青年病患康复出院 家属送两面锦旗
浙江有位年轻患者,读高中时因追求时髦染发,头皮上有伤痕造成感染患上了银屑病(俗称“牛皮廯”),久治不愈。今年28岁的他,去年年底听说日本有种口服液可以治疗好银屑病就专程前去买了这种药,一个月后果然症状消退了,可是竟然又患上了另一种病——茶饭不思,吃一口吐两口,只能喝白开水。
又过了一个月,人消瘦了40斤,他竟然不能走路了。其父亲非常着急、担心,把这独生子送到当地医院还以为得了胆囊炎,住院治疗没有效果;后转诊至南京某医院一个月住院治疗也没有疗效。
▲ 青年家属万分感谢送来两面锦旗
最后,今年3月其父慕名将他儿子转诊至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由王玉霞主任确诊为“营养不良周围神经病变”,经过张静波主任和7A病区医护人员悉心照料,经过一个多月,该男生开始喝粥了,体力也逐渐恢复,再过两个月,该男生能下地走动了,自入院100天不到就顺利出院了。他父亲非常感激,连连送红包给王玉霞和张静波主任,被婉拒,出院那天送了两面锦旗给这两位主任,并一再邀请张静波来宁波“旅游”亦被张静波主任婉拒了。
仁医仁心健康问询 答疑解惑保健康
“医生,这是我刚做的颈动脉彩超片子,您看看有没有问题?”一位78岁的林阿婆,在神经内科专家张静波主任的咨询台前慢慢坐下。
仔细看片后,张静波主任发现其左侧颈动脉正常,但她右侧颈动脉斑块却达到了8.7mm×3.3mm,她告诉林阿婆,斑块比较大,同时因为颈动脉斑块大小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需要治疗和控制。在询问了林阿婆的病史后,张主任还特地叮嘱她要按时服用降压药,以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因为当天是院内健康活动,还有很多咨询的中老年人在排队,张主任帮林阿婆预约好了下次的门诊。
▲ 张主任为林阿婆解说颈动脉斑块危害
“我最近常常头晕,您看怎么回事?”“这是我的检查单,您看看?” “我右侧手臂总是麻麻的,怎么办?”...... 张静波主任凭借三十余年丰富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仔细倾听每一位咨询者的问题,一一为大家答疑解惑,耐心的从病理和病症上帮助大家分析病情,并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 脑血管疾病防治讲座
▲ 下社区送温暖送健康
▲ 为社区居民健康把脉
▲ 为体检的民警答疑解惑
像这样的健康活动还有很多,张静波主任除了做好科室管理和院内患者的诊治工作外,还心系广大的中老年人,一年下来,她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健康活动就有二十几场。张主任不仅为社区居民面对面健康把脉,还多次为其进行“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健康讲座,让大家对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及后期康复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家对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的防治意识。
静脉溶栓是强项 不断探索学术有成
八月中旬,张主任接诊了一位急性脑梗患者,72岁的杨先生突然出现了头晕、呕吐的情况,并伴有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不能行走,患者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治疗,但无明显好转。完善其各项检查,根据当时患者的病症、检查及影像结果,张静波主任诊断,患者仍属于急性脑梗发病前期,存在病情进展风险,因此要随时观察其病情变化,以便及时救治。
▲ 看到逐渐恢复健康的父亲,女儿送来了锦旗
三天后,患者再次脑梗,当天正值张主任门诊,来就诊的患者比较多,但听到患者出现发烧、呕吐、头晕的情况后,她非常着急,立即为患者开通了医院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随后患者进行了头部MRI检查,影像结果提示为急性脑梗,结合其当时病情及病症,张主任诊断患者满足急性静脉溶栓的条件,并进行溶栓治疗,因为救治及时,患者已脱离危险。“自我父亲住进7A病区后,张主任就非常关心他的病情,一天要来看好几次,下班前还要再看一眼父亲,才肯放心离开,现在父亲被搀扶着可以走一小段路了,我们很开心”,患者女儿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 张主任溶栓研究获得多种荣誉和证书
▲ 今年6月发表在国际《International Heart Journal》杂志上的论文被SCI收录
在脑血管疾病领域已深耕三十多年的张静波主任,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尤其是在溶栓治疗方面更成就斐然,成功救治的患者不胜枚举。目前,她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和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部分被SCI收录;今年6月在《International Heart Journal》杂志影响因子2.226上发表的题为《多模式CT指导下扩大时间窗伴有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为房颤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
由于在静脉溶栓领域的专业成就和学术地位,张静波主任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学,并连续多年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担任大会演讲者及会议主持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 应邀参加《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9.6.28)
▲ 应邀参加《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学术会议》(2018.11.16)
张主任之所以能够在溶栓领域取得今天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她有一颗创新、探索和研究的心,在临床工作之余,她喜欢学习和研究,与时俱进,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希望自己所做的溶栓研究,能够让更多医生和患者获益。张主任强调,临床科研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会不断学习和探究,会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别人的成果,设计自己的科研项目,并实施,最后取得成果,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会成长的更快。科研是众多人智慧的结晶,与临床实践缺一不可并相互促进,希望更多的年轻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能多学习和研究,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上一篇:刷牙、洗脸、吃饭时出现闪电样疼痛——秋冬天冷,当心“三叉神经痛”来袭 下一篇:有一种胸襟叫宽容 有一种品质叫善良不断探索,砥砺前行,致力全民脑健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