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早期的首选治疗手段,但药物疗效较好的阶段(即“蜜月期”)一般只有3-5年。经加大药物剂量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行脑深部核团电刺激手术(DBS),术后大多数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症状改善。
中晚期“开关现象”是手术治疗信号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发病率为1.7%(参考文献: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9) : 675-678),据此推算,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超过250万名,每年新增病例10万人。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患者数量将突破500万人,防控形势严峻,需引起高度关注!
四肢抖动僵硬、走路不稳、“面具脸”……帕金森病就像“怪兽”吞噬着患者的神经,使患者陷入身体不听使唤的绝望中。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病有独特的“开关现象”。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刘伟钦主任介绍,所谓“开关现象”是患者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出现的药效波动现象,是该类药物产生的一种副作用。“关”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肢体僵直,比如在走路时突然迈不开步子,脚上好像戴了脚镣铅锤,举步维艰,就像断电一样。“开”时肢体僵硬消失,甚至可以自如活动。这种变化速度非常快,且不可预测,如同电源开关一样,临床上形象地称这种生理现象为“开关现象”。
“开关现象”的出现,对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意味着药物治疗效果逐渐变差,这种情况下单靠药物已经无法控制帕金森患者的病情,是帕金森病手术治疗的重要信号。
DBS手术可缓解帕金森病中晚期症状
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收治了一位帕金森病患者。该患者3年前因无诱因出现左上肢不自主抖动,在当地医院就诊,被确诊患上了帕金森病,并给予了药物治疗。据其自述,因感觉效果不明显,近期经专科医生调整用药剂量,但疗效仍欠佳。
经刘伟钦主任团队审慎评估后,为患者实施了双侧丘脑底核电极刺激器(DBS)植入手术(以下简称“DBS手术”)。 术后一个月,患者进行了首次DBS开机。经专业技术人员耐心进行参数调试后,患者左侧上肢不自主抖动、行动迟缓伴四肢无力等症状有所改善,原本感到紧绷的左侧上肢明显松弛,运动自如。
▲ 刘伟钦主任为患者手术
刘伟钦主任介绍,DBS手术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特定神经核团的位置植入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可抑制异常电活动的神经元,从而起到电子药物治病的作用,可以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癫痫、扭转痉挛等疾患。
对于过了药物治疗“蜜月期”的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而言,DBS手术是目前效果较好的治疗手段,对改善中晚期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能起到积极作用。刘伟钦主任提醒,可以进行DBS手术的患者一般需具备以下条件:
(1)首先必须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
(2)对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有效果,经过3-5年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法控制或出现运动障碍合并症,调整药物亦无法改善;
(3)没有严重认知和精神障碍,能在手术中配合,并在术后能按时随访;
(4)患者还需要完成美多芭冲击试验模拟手术效果、神经精神量表的评估、影像学、麻醉、康复科的评估。
小贴士:为进一步减轻帕金森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自2018年4月1日起,脑起搏器(DBS)正式纳入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本市参保人员安装脑起搏器实行定额支付。其中,单通道脑起搏器最高支付标准为3万元、双通道脑起搏器最高支付标准为5万元。
上一篇:学科建设促发展,健康中国作贡献,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召开学科建设讨论会 下一篇:同在蓝天下,共享生命的感动和可贵不断探索,砥砺前行,致力全民脑健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