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余额已清零,不过很多人的身体状态尚未从春节的胡吃海喝中恢复过来。过量的盐、油、糖会给身体造成负担,再加上过节期间规律的作息时间被打乱,这些不规律的生活方式都为节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病带来隐患。
节后扎堆就医 心脑血管病“唱主角”
“医院爆满,堪比春运!”节后这几天,这样的标题占据了不少媒体的头条位置。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有着7000张床位,号称“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人山人海”。 据该院医生介绍,每年春节前后,该院的门诊量都会出现“井喷”,超2万人次。现场究竟有多“壮观”,可以通过以下视频感受一下:
据《扬子晚报》报道,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仅2月11日的门诊挂号量预计就达6000人次,除了在外工作的孩子在离家前带父母前来检查外,春节期间胡吃海喝导致的各类疾病,如消化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比较集中。该院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这种扎堆就医的情况已持续多年,患者井喷现象预计将维持一个星期左右。
▲节后部分医院人流量堪比春运
《春城晚报》则报道,节后昆明各大医院迎来就诊高峰。 医生介绍,接诊的中风患者和心肌梗塞患者不在少数,这与假日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如高糖高脂肪饮食、吸烟、作息不规律等。据了解,医院所收治的中风患者和心肌梗塞患者,几乎都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病史。
患者增速迅猛 疾病危害巨大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李振并主任介绍,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高压)或舒张压(低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分类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目前患有高血压的人数有3.3亿人,每年的增速在2000万人/年。如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已经成为我国疾病预防的重点,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点在于对高血压的预防。
高血压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在足球比赛中,经常能听到“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但在高血压病防治方面,李振并主任认为,患者千万不能抱有“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心态。
他介绍,高血压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故有些患者大多数时候并没有明显不适的感觉。所以除了高血压急症以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李振并主任指出,春节假期过后,“三高”患者尤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生活作息尽快调整。长假后应当让自己“静下来”,避免高强度应酬,尽量多休息。晚上早点入睡,建议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儿童和青少年可适当延长。
2. 饮食调整身体状态。节日期间吃了几天的大鱼大肉后,需要多吃点清淡的东西,严格控制盐糖和高热量食物摄入,让肠胃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可适量食用玉米、燕麦等粗粮,要注意增加深色绿色蔬菜的摄入比例。尤其要注意戒烟戒酒。
3. 避免高强度工作学习。春节假期结束后,往往难以快速恢复和适应之前的工作或学习状态。此时,应尽量避免高强度工作,循序渐进,先把必要的任务做完,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4.运动调整精神状态。节后提不起精神怎么办?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疲劳感和紧张情绪。因此不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度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慢跑、游泳、跳舞、羽毛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自查隐患排风险
在脑血管病防治方面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李振并主任特别提醒,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有没有高血压,等到病发时才发现往往已经很危险了。
其实高血压早期症状比较多,只要留心注意,就能发现暗藏的隐患,及时进行预防治疗,将风险降到最低。
下面,不妨对症状自查一下,是否存在高血压隐患?
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眩晕:女性患者居多,头晕、头痛、耳鸣或颈项部僵硬不适。持续阅读或在电脑前工作突然出现晕厥。
3、失眠:失眠、健忘或近记忆力减退、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
4、困倦:哈欠频频,提不起精神,困意难解。
5、心慌气短:心慌气短、胸闷和胸痛,活动或上楼时加重。
6、视物模糊:眼前突然发黑或单眼发黑,数秒或数十秒后恢复正常。
7、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感觉。
8、易摔倒:走路时脚像踩棉花、摇晃不稳,有时不明原因突然摔倒。
9、流鼻血:中老年人反复自发性鼻出血。
以上症状都是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如果有2条或3条以上,就一定要测测自己的血压,并尽快前往专业医院检查治疗。
不断探索,砥砺前行,致力全民脑健康!...【详细】